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宏志教育 >> 宏志文化建设 >> 正文

宏志文化建设

托起爱的晴空

作者:林奉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5/16

岳阳市宏志中学 林奉

“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我的家庭遭受厄运的时候,是你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我托起了爱的晴空。”这是岳阳市五中一位同学致学校感谢信中的话。该同学是五中高二学生,他的母亲和妹妹都身患重病,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学校得知情况后,发动同学为他捐款,并免除他的学费,为他提供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机会。在五中,贫困生不孤单。

 

“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这是五中全体领导和教师恪守的关爱目标和原则。该校成立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资助管理中心,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以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一是依托国家资助政策和经费,设立国家助学金,近三年为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50万元。还从学校有限的事业收入中挤出经费,用于减免学费和特别困难补助,仅2012年就减免学费、提供校内助学金15万元左右。二是全校齐动员,人人献爱心。刘建光校长每年资助3-5名贫困生,陶乐副校长资助一名贫困生从高一到高三。在行政支部领导的带领下,师生踊跃爱心捐献。学校更是广泛宣传,积极组织,要求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挽留贫困生。初三152班有位同学,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M2,校政教处、团委为此组织举行了以“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主题的爱心捐献活动。多年来,师生爱心捐献将近10万元。三是实施“一帮一”温暖工程。各支部成立了帮困扶贫小组,一位党员教师帮扶一位同学。比如2007届某同学在参加高考前一个月,父亲突然病故,为了使他安心学习,刘菊芳老师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直到该生顺利参加高考。四是后勤服务中心每年安排30名贫困生在学校食堂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每位同学每年节省生活费用约4000元。用爱搭建助学的绿色通道,用热情点燃贫困生求学的希望,这就是五中关爱贫困生的全部意义。

 

“在关键的人生转折点,我们得到了温暖的关怀和有力的支持!”五中1999年开办宏志班,至今已经14年。宏志班实行教育帮扶政策,旨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公平教育,努力让更多家庭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保证宏志班学生所需的学习乃至生活费用,学校向宏志班投入大量资金,给每位学生配置棕垫、棉絮、被套,而且还免去了学费、资料费、补课费,每年专项经费都在20万元左右,为他们基本解决了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上的经济困难。2011年,五中正式挂牌成立了岳阳市宏志中学。宏志中学的成立体现了政府对贫困群体的高度人文关怀,尤其践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促进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积极推进了教育公平。宏志班的创办无疑为因贫穷而失学的青少年铺设了一条通过优质教育改变命运,依靠自身努力得到个人发展的道路。宏志激学子,丹心树栋梁。在这里一届又一届的宏志班的学生不断地改变原有的生命状态,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他们的人生。

 

“无限芬芳落尽,惟有绿树依然。因为它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五中的学校领导老师不仅仅无私资助贫困生,而且在学习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阳光一般的温暖。初二一位同学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后,家庭生活陷于困顿,班主任唐早英老师向学校汇报免除了她的学费,又来到她家里,帮助她向父亲单位写报告解决生活费问题。郑乐平老师做班主任工作推崇用心管理,以情动人,每天利用中午休息和学生晚饭后的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经常给他们以生活上的帮助。他的讲桌里一直存放一些常用药以备学生应急,几年来坚持给每一位过生日的孩子送上一份价值十元左右的礼物。高一154班某同学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父亲意外身亡,突然失去至亲,本来性格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班主任杨辉军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组织班上同学捐款,一方面安排班干部同学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不时送去问候和安慰。李新秀老师为班上残疾同学保守秘密并从各方面关心她,为常年患病的同学提供帮助等等。关爱虽小,关心却无止境!在社会上议论有偿家教的今天,五中很多老师都有过放弃休息为贫困生无偿补习的经历。无论是早晚自习,还是课间午休时间,甚至周末,总可以看到老师们为贫困生免费辅导的身影。这样“爱”的故事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笔者记住了学生作文本上的一句话:“我们老师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他们给我们的爱是无价的!”

 

“扶贫要扶人,扶人更扶志。”由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原因,贫困学生大多自卑、敏感、封闭,自尊心强烈,情感缺乏归属感,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上的贫困导致他们心灵上的贫困。这就需要老师做好思想感化工作,用“爱”去化解贫困学生心中的郁结。而爱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周树生老师2011年接受高三135班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同学没有来报到。原来该同学家境贫寒,而且家里情况十分特殊,她是被抱养的,养母早就离开人世,养父又得了癌症。无奈之下,养父只好让她辍学打工。这样的境遇使她性格比较孤僻、不开朗,对生活悲观失望。但是周老师没有放弃,而是马上和年纪组长李天贵老师把她“请”回了学校,还承担了她的大部分生活费用,为她准备好一些生活用品,生病了带她上医院,天冷了给她买御寒衣服等等。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慢慢融化了这位同学心上的冰雪。同时,周老师密切关注她的思想动态,常常找她谈话,利用她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特点,鼓励她考取大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利用年级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她的关爱,引导她更多的看到社会阳光的一面,感受人间的温情。于是,她心态逐渐平和起来,不再抱怨亲生父母,不再为自己的遭遇黯然神伤。现在,该同学在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大学就读,担任了学生会的主要干部,今年代表学校参加了长沙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其实在贫困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蕴涵着和同龄一样的巨大“财富”。老师的关爱就像一把金钥匙,能开启他们的心灵,激发出他们的青春光彩!

 

关闭本页
湘ICP备20002300号